大散文|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愿你变作彩霞
作者 崔洪国
“又见炊烟升起,傍晚罩大地。想问阵阵炊烟,你要去哪里。落日有诗情,傍晚有画意。画中有诗,尽管美丽,我心中只要你。”她的歌曲包含了一切傍晚落日,大地海洋,世界天然,香甜爱情的宏阔,细腻,唯美和浪漫,瞬间抵达了咱们的思维和魂灵。与那轮光辉的落日相同,谁人不识,谁人不知,谁人不记—天下谁人不识君,这,便是你我心中永久的邓丽君。
——题记
(二)愿你变作彩霞
《又见炊烟》,改动自日本歌谣《故土之秋》,川田正子于1943年首唱。1978年,由庄奴填词,邓丽君将此曲以中文从头演绎,收录在香港宝丽多专辑《岛国之情歌第五集—爱情更美丽》中,于香港等地发行,成为邓丽君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。《又见炊烟》甫一面世,就集美丽旋律、画中有诗和六合悠悠于一体,加上邓丽君那动听动听的声响,很快为无数人所倾倒。“又见炊烟升起,勾起我回想。愿你变作彩霞,飞到我梦里。”当邓丽君那甜甜的笑脸浮现在眼前,当那轻盈动听的旋律想起,你合上眼睛,看到了你的故土,一个绿水青山的山村,亦或一个绿树盘绕的平原村落,傍晚莅临,那缕炊烟在村落的上空慢慢升起,融入到暮色苍茫的云海中。你站在羁旅的远方,望着远方那轮落日,在你万千从愁肠和怀念中异乡抵达你故土,染上故土那缕炊烟,然后徐缓地消失在你怀念的深空。
就这样,一首歌所引发的一切关于乡愁,关于爱恋,关于曩昔和未来的体会逾越了诗篇自身所具有的画面的唯美。歌曲具有的一切美的元素和特征集组成一种情感和精力,与你心里最深处,平常不显山露水的情感波涛产生了美妙的共振,成为你的一根精力支柱,从此,陪伴着你走遍天南海北和千山万壑—千山万壑总是情,千山万壑只寻常。从此,不管阅历怎样的崎岖曲折,阅历怎样的大风大浪,想起邓丽君,想起这首《又见炊烟》,你都会在很短的时刻内找到那种云淡风轻和云卷云舒。所以,这么多年,我一向那么不渝的喜欢着邓丽君和她的歌,也一向在她的歌中寻找着自己魂灵的草场。
这么多年,也总该有个开端吧!最早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。那时,我刚从鲁北的故土到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肄业。在那之前,也没有很长时刻脱离故土。所以关于故土的怀念和愁肠在离家之前感触不多,体会不深,偶然写点这方面的文字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为赋新词强说愁,没有多少的真情实感在里面。离家远了就不相同了。那个村落,那些同乡,那些了解的面孔,母亲烙的槐花饼不是每天都能碰头遇到的,沉淀久了,就有了实在的乡愁情结。怀念殷切,又不能及时回家探望,就在那座海滨的小城寻找着栖居的精力家园。
崔洪国,我国散文学会会员,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。
壹点号风过林梢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使用商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查找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